执行难问题影响着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实现,司法保障是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一环。2025年,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创新建立“法院+公安”执行协作联动机制,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整合、科技赋能,有效破解查人找物难题,严厉打击拒执行为。截至2025年6月1日,山阳区法院通过与公安联动共拘传23人,拘留42人,查扣车辆21部,执行完毕案件16件,执行到位率同比提升5.75%,执行完毕率同比提升6.3%,平均结案用时缩短至56天,同比减少61天,位居全省第一,显著提升执行质效。
一、制度先行,构建联动执行新格局
山阳区法院出台《关于建立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协作联动机制的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规范了打击拒执犯罪和协助查询被执行人的协作流程。通过统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立案标准和办理程序,明确了法院与公安在打击拒执行为中的职责与分工,避免了因标准不统一、程序不明确导致的执行效率低下和责任推诿问题。同时,完善协助查询被执行人工作流程,让信息共享、协作配合有章可循,为依法及时有效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力维护了法律权威和尊严,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这种制度创新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也让企业在面临司法纠纷时,对执行结果更有信心,增强了企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
二、科技赋能,破解查人找物难题
山阳区法院依托公安机关大数据平台,借助技术手段精准定位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法院与焦作市公安局山阳分局联合设立打击拒执犯罪联合工作站,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公安干警入驻法院办公。这种专人对接的模式,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执行局可以及时向拒执工作站移送研判申请表,借助公安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平台,快速查人找物。对于符合拒执条件的案件,双方迅速联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在焦作市某置业有限公司与李某的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中,正是通过这种专人对接机制,公安机关及时发现李某踪迹,法院执行干警迅速出击,成功拘传李某,促使案件得以顺利执结。专人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了公安机关的职能优势,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执行案件中“人难寻、物难找、追究难”的突出问题,大幅缩短了执行周期,提高了执行效率,为企业挽回损失争取了宝贵时间,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这种“数据跑腿+联合出击”的模式,大幅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动能。
三、刚柔并济,强化信用惩戒与教育引导
山阳区法院坚持惩戒与教育并重,对拒执行为“零容忍”,通过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形成高压态势;同时注重释法明理,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例如,李某在拘传后执行干警向其进行释法明理,告知其拒不履行判决确定义务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及严重后果,最终,李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次性将剩余房款履行完毕。这种“打击+教育”双轨模式,既维护了司法权威,也减少了对抗执行现象,推动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氛围,优化了诚信营商环境。
山阳区法院“法院+公安”双轮驱动机制,以制度创新为基、科技赋能为翼、联动协作为要,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山阳区法院将深化与公安机关的常态化协作,拓展查控范围,推动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更高效的司法服务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