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宣传客服岗限时招聘,男女不限,经验不限,在家上岗”“无责任日薪100元,综合日工资200~500元,满勤奖励1288元”“足不出户月入6000元起”……近日,记者在微信群里看到这样的招聘信息,不仅门槛低待遇好,而且只要咨询招聘客服,即可领取3元奖励,办理入职还能额外领取到新人奖励15.8元。但奇怪的是,招聘信息上并没有联系人、办公电话或者邮箱等联系方式,只留有一个二维码。
高薪招聘背后的“陷阱”
动动手指头就能找到高薪又轻松的工作,即便应聘不成功也有3元钱的咨询奖励,看上去稳赚不赔,但天上掉下来的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记者尝试着用自己的微信扫描招聘信息中的二维码,识别后,页面跳转显示另外一个二维码,图片下方还有明显的红字提示:咨询成功即可领取3元咨询奖励。记者再次识别二维码,系统显示:暂无法发起客服聊天,请稍后再试。
记者多次尝试,均未能成功添加客服微信。为更进一步了解此类招聘背后的真相,记者与警方取得联系,并将所掌握的信息和线索提交给反诈部门。沈阳市公安局刑侦局反诈支队大队长王峰核实了记者提供的信息后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方式。因为推送的信息已经及时被系统识别并拦截,所以二维码失效,记者无法添加上所谓的“客服人员”。
王峰介绍说,诈骗分子利用人们求职的渴望,通过发布虚假的“高薪”招聘信息,让人们扫描二维码,加入某个特定的微信群。而后,诈骗分子就会在这个特定的微信群里发布“新人任务”,通过小额返利,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额度越高,返利越多”为诱饵,一步步诱导受害人提高“任务额度”。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则会以各种借口,拒不返还本金和佣金,造成群众的财产损失。“除了利用招聘信息引流,有的诈骗分子还会通过在微信群发布‘免费领水果’的信息,利用有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引流后实施诈骗行为。”
那么,这些诈骗信息是如何“潜入”并大量转发到各类微信群呢?记者通过微信群添加上发布此则招聘信息的钟女士。据钟女士回忆,5月12日上午,一个年轻男子走进她的服装店里,说只要把这条招聘信息转发到5个微信群,就可以赠送她一个拖把。钟女士在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附近经营着一家街边服装店,她心想,帮别人介绍工作是个好事儿,而且自己白得个拖把,说不定还能做上兼职,于是就添加了该男子的微信,并将男子发送过来的招聘信息转发到5个人数较多的微信群里。随后,男子要求钟女士删掉自己的微信联系方式,并等到钟女士已发布的消息无法撤回时,转身离开,走进附近其他的小店里。
刷单诈骗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之王”
近两年,除了朋友圈和微信群“扫码引流”,比较常见的是一些不法人员在居民小区、商场门口等人员密集场所,以赠送小礼品为诱饵,吸引路人扫码进群。
据王峰介绍,诈骗分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是为了引流,二是为了收集个人信息,用来注册网络账号并进行二次售卖。“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大多集中在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诈骗这5种类型,其中刷单诈骗可谓是‘诈骗之王’,每天有三分之一的警情涉及到刷单诈骗。”
在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警方给记者介绍了沈阳市上半年发生的几起典型刷单诈骗案件:
今年2月,沈阳市民唐女士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您好!因您累计购物过20件,添加客服微信即可免费领取电饭煲一个!”添加微信后,唐女士复制了对方发来的口令,进入群聊,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某App,填写了个人信息和收货地址。但对方告诉唐女士,必须完成几单爱心捐赠任务,他们才能发货。于是,唐女士按照要求,连续完成了10单任务,每单返利几块到几十块不等,而后收到了对方发来的电饭煲快递单号。
第二天一大早,唐女士继续在群里领取返利任务。对方把唐女士拉进了另外一个聊天群里,并告诉她,这个小群的收益是最高的。现在只需要再完成一个18888元的公益单,就可以将之前累积的返现收益全部提现。迫切想要提现的唐女士,在不法分子的诱导下,刷单金额越来越大,最终被骗取36万元。
除此之外,一些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工具。前不久,沈阳市浑南区市民韩某接到一条短信:由于您每天浏览短视频达到一定时限,如有意愿帮忙点赞上粉的话,可点击链接,每天两小时即可收入70-398元。韩某根据链接下载App,并按照对方要求关注某短视频账号,每次点赞返现5元。完成10多单后,任务开始变为“充值打赏”,韩某累计投入近10万元,却被拉黑,无法提现。
5月10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公布了一位被骗7万多元的当事人的自述。这名当事人也是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里,参与了关注公众号赚佣金的任务,一步一步被骗走了7万多元。
电信网络诈骗就在身边 务必守牢“钱袋子”
在沈阳市青年大街沿线某商场内,记者就“你是否经历过网络诈骗”这一话题,随机采访了7位市民。其中6位市民表示,自己收到过类似信息,但是没有理会;另外1位市民孙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的同寝室同学就曾遭遇过刷单诈骗,被骗2000余元。据王峰介绍,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易受骗人群主要为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购达人”及待业人员,高发年龄段为18岁至40岁,受骗群体中女性远多于男性,多数有上网寻求兼职的经历。
“反诈工作的重点在于‘疏’而不是‘堵’。”王峰告诉记者,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并不能单纯依靠警方的“火眼金睛”和“雷霆手段”,只有提高全民反诈意识,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反诈工作的全面胜利。警方再次提示广大市民,牢记以下三点,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第一:刷单行为是违法的,不要为诈骗分子服务。朋友同事介绍“轻松又高薪”的兼职工作不要信,因为他们可能已经陷入拉人头式刷单诈骗圈套了。
第二:陌生人不会带你赚钱,只会坑到你倾家荡产。切勿相信网上类似“足不出户,日进斗金”“轻轻松松赚钱”等兼职信息或广告。
第三:只要是被要求通过链接下载App做任务的都是诈骗。如果App内有押大小赌博、充值返现、本金垫付等行为,一定要立即报告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