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寨证书”无处遁形,戳破证书崇拜的泡泡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2022-12-05 浏览次数: 浏览

“学历不限、专业不限、年龄不限”“国家认定,10天取证”“兼职挂靠,月入过万”……这样的考证广告让人眼花缭乱。针对技术技能类市场乱象,国家人社部、中央网信办近日重拳出击,对“山寨证书”开展专项网络治理。

据人社部官微5月9日消息称,通过网络巡查和群众举报,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两个打着“职业资格”幌子,发放“山寨证书”牟取不法利益的山寨网站。其中一个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行为;另一个假冒网站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 违规使用国徽标识,非法伪造认定资格证书、收集考生个人信息。目前,这两个假冒网站均已被关停。

一段时间以来,新职业不断涌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市场需求激增。一些机构和单位以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发证活动,出现了大量“水证”“挂证”等“山寨证书”,一时之间,证书市场鱼目混珠,乱象迭出。

在劳动力市场上,技能证书对于求职者来说,本来是响当当的敲门砖。而形形色色的“山寨证书”,不仅让求职者陷入考证迷茫,造成时间经济损失,还严重干扰正常的专业技能评价,影响了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如此一来,为了确保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专项治理“山寨证书”,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对违规使用“全国”“国家”“中华”等字样、虚假或夸大宣传的违规机构严厉打击,并将它们纳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让“山寨证书”没有存活空间。这不仅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还为就业环境清除障碍,为新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严苛的治理之下,靠包过和速成得来的“山寨证书”,或将无处遁形。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发布新职业时,也需要加强专业指导,让公众能够快速通过有效渠道,判断职业证书的合法性。如果新职业和职业技能标准之间的空窗期缩短了,虚假宣传就没有空子可钻,求职者上当受骗的机率也会大大减少。
  最后,或许可以再问上一问:如果没有证书可查验,用人单位如何筛选应聘者?而求职者又如何证明他们自己?证书崇拜的泡泡究竟能不能戳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