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示,外卖配送行业等重点人员以及普通市民在封控、管控区域或到医院看病取药等情况下均需佩戴N95、KN95口罩。然而,部分电商平台上口罩宣传广告五花八门,消费者向本报反映:“以为买到的是KN95口罩,拆开包装才发现,要么松松垮垮包裹性差,要么有股怪味不敢戴。要么只是形似KN95,实则为普通口罩。万一买错了起不到防护作用怎么办?”(5月24日《北京日报》)
新冠疫情卷土重来,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佩戴口罩,是日常防疫的第一道关口。守住这道关口,必须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为了防控需要,北京等一些地区,对口罩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卖配送行业等重点人员以及普通市民在封控、管控区域或到医院看病取药等情况下,均需佩戴N95、KN95口罩。然而,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口罩,常常让消费者“入坑”受骗。笔者认为,“避坑”岂能仅靠消费者“火眼金睛”,别让防疫口罩乱象坏了疫情防控的大局。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买符合标准的口罩,是为了更好地防控。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部分商家玩起了概念,打出“医用KN95口罩”“医用KN95防护口罩”等旗号,并宣传能够“严防病毒”“冠状防护”,这些口罩价格便宜,差不多1毛钱一个。然而,这些打着“医用KN95”旗号售卖的口罩,其包装上写的是“医用外科口罩”。经专家证实,KN95口罩全部是工业标准,并不存在“医用KN95口罩”。甚至一些口罩仅有“防尘”作用,根本起不到防疫的效果。加上不少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口罩充斥其中,防疫口罩乱象重重。
面对商家的宣传和概念,大多数消费者被绕晕,误以为所购买的口罩就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口罩。佩戴这些口罩,防疫效果将大大折扣,既增加了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也破坏了疫情防控的大局,而商家则赚得盆满钵满。口罩的分类和标准,专业性较强,买到的口罩是否为防疫口罩,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甄别,面对商家花里胡哨的宣传和文字游戏,更是让人真假难辨。因此,指望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自行辨认防疫口罩而“避坑”,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会取得有实质性效果。而口罩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维权往往举步维艰。
专业的事,应当交给专业人员。工商、食药监等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线上线下口罩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规范商家的宣传行为,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能够买到真正符合标准的防疫口罩;另一方面,对商家构成虚假宣传的,予以严厉的行政处罚,对线上线下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口罩,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究法律责任。此外,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标准的口罩,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一些假冒伪劣的口罩,让防疫措施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不能让防疫的第一道关口“失守”,从疫情防控大局出发,必须杜绝“入坑”,让防疫口罩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