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快递的确定性,已然成为生活中平常的事。不过,祸患常积于忽微,幸福背面也有隐患。令人尴尬的是,个人信息正与海量快递一起在路上“裸奔”。
“一张快递单,知晓你祖孙三代”,这种说法绝非耸人听闻。此前,有网友做过实验,通过一张快递单可以扩展出数十条个人隐私信息。比如,通过手机号能查到消费者的微信、QQ,通过购物详情能窥探个人消费水平、兴趣喜好。
藏在贩售快递信息背后的,是团伙作案的网络黑产。据报道,不法分子将快递面单信息打包出售,为逃避打击还冠之以“料”“菜”的简称——在骗子眼中,消费者就是等待收割的“菜”。其作案手法一般为“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号信息”“快递遗失,商家理赔”等几类。
其实,这类骗术不仅谈不上“专业”,而且非常“拙劣”。之所以屡屡得逞,根源在于快递面单信息保护仍形同虚设。
早在2017年,部分快递平台就推出过“隐私面单”,通过用星号取代部分手机号以及隐去详细地址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5年时间过去,全国快递业务量从400.6亿件激增到1083亿件,多数消费者仍与“隐私面单”的保护无缘。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本计算。一旦采用“隐私面单”,派单和物流消费都会受影响,快递公司的“钱袋子”也会变瘪。
快递行业竞争发展,不能只顾逐利,还应传递尊重用户的价值观。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快递企业肩负着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责任,理应尽快升级提质,加速推广“虚拟安全号码”“隐私面单”等技术应用,为用户信息穿上安全“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