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郏县:深度聚焦,探索“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新模式
来源: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01-07 浏览次数: 浏览

今年以来,郏县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新模式,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长效机制,并与周边县市签订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战略合作协议,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区域跨层级联合监管,构建起“执法力量共享、检查资源共用、重点领域协同、常态监管联动、检查方式互补、执法公平公正”的跨区域执法协作监管体系。

突出重点,稳步提升监管成员单位。为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目标,对辖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开展“扩面增量”行动,积极动员各有关单位参与联席工作,在原有联席基础上新增15个成员单位,进一步拓宽联席覆盖面。截至目前,郏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成员单位共计44个。

统筹兼顾,科学实施抽查计划。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2024年度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共132项,《2024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共78个,对各部门抽查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建立“牵头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对市场监管领域同一业态市场主体抽查事项进行优化整合。

坚持一体推进,推广“一业同查”监管新模式。为破解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重复监管、多头监管、随意监管和监管盲区等难题,县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制订生态保护、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互联网服务、食品卫生、教育医疗、农资经营、工程招投标、公共场所、文化旅游等40个行业领域2024年度“一业同查”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达到检查一批企业、整顿一个领域、规范一种行业的效果。

实施“双随机+信用分类”智慧化监管模式。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按照分类结果开展靶向监管、重点施策,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县7000多户企业进行通用型分类,分类结果推送至双随机抽查平台,供执法部门共享、共用。执法部门在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时,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低风险企业和高风险或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依法有针对性实施差异化监管,形成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今年以来,郏县共完成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抽查48次,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204次。

建立跨区域跨层级“双随机、一公开”协作机制。联合周边县市,围绕社会普遍关注、媒体重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违法行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案件多发领域实施协同监管,郏县先后与禹州市、宝丰县、汝州市等地签订了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双随机联动抽查工作机制,形成两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综合监督”的协同监管机制。自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实施以来,郏县共计开展10次跨区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

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大力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在打造“全链条信用监管机制”领域推陈出新,建立企业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实施“事前告知、事中抽查、事后修复”,推进全链条信用监管机制建设,通过规范信用修复的流程、期限、方式等,确保市场主体及时获得信用修复机会,为企业营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郏县市场监管领域已累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7879条,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1150条,修复行政处罚公示信息16条,累计受益经营主体10000余户。

不断规范涉企执法,提升执法效能。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规定,实施清单管理,将“首次不罚”“无主观故意不罚”作为执法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柔性执法机制,依法合理审慎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减轻处罚清单,采取行政指导、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告诫约谈等措施,督促市场主体加强自律,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今年以来郏县减轻处罚受益主体100余户,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强化抽查结果运用,形成闭环高效处置。抽查检查结束后,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负责”原则录入抽查检查结果信息,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进行公开,实现阳光监管,强化警示震慑。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强化抽查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和应用,推进部门间抽查检查违法线索推送与后续处理的衔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